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增進聽力、口說的迷思

初稿於PTT TOEFL版

很多人以為聽力不好的問題是來自於自己的耳朵不夠靈敏,只要聽越多次就越能提升自己的聽力。但是花了四五個小時甚至是四五周,聽力依然慘兮兮。這是為什麼?

聽力不好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耳朵靈敏與否(除非你真的是聽障人士),而是對於英文句法、英文單字不熟悉。舉個例子來說,沒有學過日文的人聽到アンタバカ?(antabaka),聽過了馬上忘記,因為這對完全不會日文的人來說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聲音而已,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拿德文的Danke(謝謝)、拉丁文的Amabo te(請)來當例子,這些字你不認識,不了解她如何發音,那對你來說跟「餔哩轟嘎掐嘎」有甚麼差異?

了解字詞的意義、發音只是聽懂句子的第一步而已。雖然不同語言的文法規則不盡相同,但每個語言都會有自己一套系統來傳達意義。如果對於文法規則不熟悉,則雖然知道德文中有一種動詞叫做可分離動詞,在直述句時動詞的前加音節會分開,所以會出現Ich kaufe das ein. 這種句子,如果對規則不夠熟,那聽到了只會慌慌張張地想說「Ich是I的意思、kaufe是kaufen的第一人稱變化,das是...咦咦怎麼還有ein!所以是einkaufen不是kuafe嗎!?啊!這整句話的內容忘記了!」

所以聽力要增強,不是一直聽就有效,聽安立奎的歌聽一百次,沒學過西班牙文發音、文法、單字,還是聽不懂不是嗎?

除了多背單字、熟悉文法外,幫助聽力加強更重要的功夫是「鸚鵡學舌」。一邊聽別人怎麼說英文一邊跟著說一模一樣的句子,這樣才能了解自己說話跟別人說話有甚麼不一樣、有哪些字是自己為很了解其實一點都不了解。

最簡單又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同時開TPO的聽力檔還有script,然後把TPO的聽力用windows media player的增強功能調慢速度成70%,戴好耳機後盯著script照著念。熟練以後,可以漸漸把速度調到80%->90%甚至100%

一邊念就會發現有一些音是自己念不好的。通常,會念不好就代表過去都念錯或是不熟。

如果過去都念錯,那聽到正確發音的字也無法透過耳朵辨認出來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是不熟,那會聽不出來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練聽力跟練寫作也有點像,都是要靠練習「主動輸出」才會進步,而聽力的主動輸出就是嘴巴!這樣練習不只可以幫助自己了解有那些字其實自己並不熟悉,還可以順便調整自己的intonation,intonation越正確,就越能跟聽力中的講者講的話有一種「重合起來」的感覺。用比喻來說的話,就是聽力可能是do re mi,而自己的intonation正確以後,雖然音高會不一樣,但是高音do re mi,所以會疊在一起。

這樣的進步成效很快也很好確認。因為戴著耳機聽聽力、講話時,可以順便開windows內建的錄音筆功能錄音。開始講之前就按一下錄音開始,然後再按聽力開始、跟著唸。唸完後就可以聽一次自己的錄音檔(通常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時會備感震驚,多聽幾次就會習慣...)。


聽力跟口說的進步真的都是長在嘴巴上的!重複一直聽其實進步效果非常有限...因為會聽不懂,問題不是在於耳朵不靈敏,而是在於長期以來的錯誤發音、對單字掌握不熟。有一次我一位學長突然問我「你知道Orgy這個字嗎?Orgy、就是Orgy啊!」我聽了好幾次都聽不懂,後來他一寫出o, r, g, y四個letter,我馬上就知道是甚麼字了...因為這個字我只有在考GRE時「看過」、「背過」,而從來沒有用嘴巴「講過」,自然耳朵也從來沒有「聽過」。這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比較習慣安靜的背單字,很多比較少用到的單字都沒有唸出來過,所以聽BBC或是CNN聽到他們時,常常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另外一個迷思是,要增強口說跟聽力就要用shadowing!

shadowing之所以powerful,重點在於練習的人要很認真地聽每一句話,重新輸出,所以每個細節都要好好充分掌握才能輸出,有能力做這個練習的當然進步會快。一邊聽時就一邊知道哪邊要連音、自己哪裡發音發錯、meaning units要怎麼斷等等。這是非常高密度的練習,作起來非常的累,其實一般外文系學生一開始作也非常挫折。

我自己是覺得對於程度沒有那麼好的人來說,做shadowing根本是不會爬就要飛,畢竟一般來說shadowing是要練口譯的人才會練......

重點若是放在在於對字詞的掌握以及intonation的調整的話
用我推薦的練習方式其實進步成效就很明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