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民主的脆弱

 這週澳洲大選,這個過去十年來沒有任何總理有做滿任期的內閣制國家又有了更幽默的故事:執政黨團隊明目張膽地針對特定族群發假訊息誘使他們投票給自己。

Figure 1. 澳洲自由黨製作的「正確的投票方式」告示牌配色與澳洲選委會告示一模一樣,因此被指控操弄華裔民眾投票,新聞連結在此


澳洲的投票制度算是滿獨樹一格的。其一是澳洲是採強制投票制,沒去投票的人會被罰很多錢,所以澳洲投票率長期以來超過九成。

其二則是澳洲投票投給心儀的候選人時,不是採每人只能選一個自己最心儀的候選人,而是讓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強烈程度排序,假設有甲乙丙三人,我最喜歡甲,最討厭乙,選票上我就要填132,說明我的偏好。開票時基本邏輯就是先看有沒有人拿到50%以上的第一名,有的話就結束開票程序宣布某某人當選,沒的話就先把第一名票得票最少的候選人在此輪踢除,然後繼續比誰是選民最親睞的備胎(第二喜歡的),然後重複上述動作直到比出結果。

嗯,真的很複雜,連玩過很多桌遊的我一開始都聽不懂規則(而且上面的介紹還沒有把上下議院的制度拉進來呢)。

強制投票這制度「理論上」的好處是逼迫大家都要參與政治(人人皆須投票),「實際上」的狀況是一堆人為了不被罰錢就亂投票。

至於偏好投票制理論上的好處是可以提供候選人額外的資訊、讓選民可以透過偏好順序傳達自己的想法。好比說我知道丙應該會上而且是個還堪選的對象,但我不想讓丙覺得我投他是因為我認同他(我最愛的甲甲太小眾,好比說),所以我第一名還是給甲,第二名才填丙,到時候開票,丙的團隊會知道其實丙會上不是每個投他的都喜歡他,而是大家權衡之下的結果。但實際上的結果是,每次大選都有很多策略性成立的小黨,然後選票就非常非常非常的長,根本沒有人知道所有的候選人是誰,好好去確認他們的政策還有選上後兌現政策的可能性高低。搞到最後就是,各大黨會印文宣跟大家報明牌,講什麼「你這區要我們xx黨的人出來的話,你就記得,按照95271436這樣填!」簡而言之就是澳洲版配票攻略。

坦白說我覺得在這狀況下配票是無可厚非,誰知道會不會一路比到第七喜歡的候選人,大家沒先說好要怎麼執行戰術的話,大戰略(勝選)就很難實現。但是澳洲執政的自由黨這次大選秀出了前所未有的下限,直接用中文在投票所外寫「正確的投票方式是在自由黨候選人旁寫ㄧ,其他按順序數字由小到大。」

這真的非常誇張。澳洲這邊真的很多華人,墨爾本這有個地方叫box hill,那邊完全只講中文都可以,有些餐廳甚至只有中文菜單,因為人真的很多,所以很多移民來的華人,真的一句英文也不大會說。如果這些華人選民看到這個海報,誤以為真的就要這樣投票才對,這其實也不太讓人意外。

我最近一直覺得,或許民主這麼脆弱,很大一部分是世界各國把民主參政全當成一個只要政府沒加以干預就能好好實現的權利,就像是遷徙自由一樣,要實現這個自由,只要政府不去干預即可(所以在哲學中這叫negative liberty,在此negative的意思比較是沒有任何「積極」作為,「不存在」干預)。但以最近的很多假新聞問題還有澳洲這個醜聞來看,要真正行使自己參與政治的權利,政府不能只是消極地什麼也不做,政府需要很積極地去協助選民了解到底「正確的投票方式」是什麼、更積極地辦理講座讓選民了解民主的意義,而不是放任一些政黨去誤導特定較為弱勢的選民。

--

臉書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