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學術職涯二三事(四):學術出版與風險控管

 學界一直以來都是僧多粥少,只是這幾年來,狀況越來越誇張。2010年左右,都還有不少人可以靠著博士學位就拿到第一份工作,但到現在,即便我們談的只是博後的職缺,新科博士的履歷上倘若沒有個一兩篇正式發表出去的文章,要拿到面試都有困難。

有些地方大概是著眼於此,為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好,所以有必須先出版多少多少篇論文才能申請博論的規定,給予學生很明確的數大就是美的指示(我聽過最誇張的是要四篇正式出版才放人)。但是,同樣是為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好,不少一線program 給學生的建議是不要發水文,「要,就賭一發大的!」

這兩種策略完全不同,可以爭取到的機會也不盡相同。會給學生要就來一發大的建議的地方,當然是看不起水文連發的人,而喜歡衝高文章數的地方,也未必就欣賞精雕細琢的哲學(那些地方通常比較在乎impact factor,ㄏㄏ),價值取向差異太大了。兩者唯一的共通點在於,無論如何,都至少要有一篇文章。

我不想要針對價值取向多做討論,這個畢竟是很個人的事情。我只想針對「風險控管」這個面相來分享這些年下來我所聽到的、觀察到的,以及自己經歷到的狀況。

會從風險控管的角度來談,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一篇文章是否能夠順利發表出去,運氣真的佔比極大。一模一樣的文章,給哲學立場相近的人審到跟給哲學立場大相徑庭的人審到,結果完全不同,也沒有什麼好意外的。但是這個沒有什麼好意外,意味的可能是文章又要多流浪數個月才能找到一個落腳之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樣等。

以英澳博士學程來說,表訂的時程基本上就是三到四年,也就是三十六到四十八個月而已,時間風險耐受力無法與美國學制比較。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英澳這種學制下要確保畢業前就已經有出版,就要非常小心地打聽期刊審核的時間長短。

一般來說,送審後主編若沒有發desk rejection,那就會進到找外審階段,這階段要多久有點看運氣(大家都拒絕的話也只能摸摸鼻子繼續往下找),順利找到外審後,這階段通常會給外審的學者兩個月的審查時間,整個流程如果都沒有任何誇張的延誤,審查結果大概三到四個月會出來。如果不是拿到accept without corrections 或是rejection,而是像是accept with minor corrections或revise and resubmit,那期刊通常會給一到兩個月的改稿時限,然後再進入第二輪審查。坦白說,三四個月就有第一輪結果運氣要非常好,五個月算是正常。

但是,有些圈內公認的好期刊,行政上真的是糟糕至極,第一輪的審查結果可能要等八九個月才等得到,等到的結果可能還是未必公允的rejection。這些期刊好歸好,但就真的不是那麼適合時間風險耐受力較低的人投。哪些期刊應該先避開,可以多詢問圈內的先進,大家一定都有被陰的經驗。

這也是為什麼book chapter與期刊的special issue這兩個看似人畜無害的東東,博士生階段也不能亂投。book chapter與special issue雖然也都屬於正式學術發表,但在行政實務上常常會出現某某大師大拖稿,以至於交稿後過了一年兩年還是不知道出版審核的進度到底到了哪裡、全部人等一個人的狀況,這對急需正式出版來證明學術能力的人來說會非常的傷。當然,如果今天討論的狀況是負責主編的學者人人都說讚,不會容許拖稿小壞壞作亂,那情況自然不同。只是,在不認識主編的狀況下,投book chapter跟special issue真的賭很大。我有過稿件送出的隔天主編就寫信說接受的經驗(這是風險以外另一個不那麼推薦博士在學學生投book chapter跟special issue的原因:業內大家都知道這類出版「未必」有外審,有時只要主編說好就好),也有被主動邀稿的主編放置play超過一年的經驗。

時間是很殘酷的,我們能做的,只有按照自己的風險耐受力去選一個比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的策略。其他能夠琢磨的地方,真的很有限。

又,因為時間真的很殘酷又很有限,大家要好好思考事情的輕重緩急,好好把它花在刀口上呀。

--

回覆廖顯禕對於Book chapter and special issues的a publication is a publication看法


廖:「我覺得重要的是被接受,就可以寫在CV上forthcoming了。什麼時候真正出版沒差吧。某某大師大拖稿就給他拖啊」


我理解顯禕你的意思,但是我這篇分享主要是談「風險控管」,所以我預設的價值取向就是being as risk adverse as possible。

舉例來說,台灣現在還是有很多學校不接受「博士論文通過證明」,一定要有正式的「畢業證書」,我就有朋友因此受到影響。

我不確定Michigan 是怎樣,但英國跟澳洲就我所知,有非常多學校的畢業證書只會在「畢業典禮」時發放,所以往往博士論文通過的時間會跟拿到畢業證書的時間有gap,我朋友就因為這樣無法如期起聘。

這聽起來很扯、很前現代,但有些地方的制度就是如此的扯、如此的前現代。

回到論文發表上,under review的invited article在status上就不是已經發表出來的文章,所以,以有明確的「你必須要已經有x篇發表」規定的vacancy來說,那篇作品就是不能列為「已發表」。我最近就有看到有個葡萄牙的學術機構開的博後缺的essential criteria中有 at least two publications in peer reviewed journals。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依舊不會建議博士生投稿special issue, book chapter。

然後,update一下我上次提到的那篇invited book chapter,我寫了三次以上的信問主編現在的進度跟狀況到底是怎樣,主編完完全全沒有回我任何一封信,跟一開始邀稿時的秒回完全不一樣。現在兩年過去了,springer的系統上顯示review process 依舊是50%...

兩年。

所以,三十八週過去了,我還是堅持我當時的看法,我不建議學生在博士班階段投special issue跟book chapter。


--

臉書連結